服務于會員的需要服務于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服務于政府的橋梁
公告:
發(fā)布于:2025-06-30
國際能源署最新發(fā)布國際石油市場中期展望報告指出,由于受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和貿易摩擦沖突加劇等因素影響,國際石油市場前景面臨多重不確定性,未來幾年,全球石油供應量的增長幅度將大幅超過需求增長。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·比羅爾表示:“未來數年,石油市場或將維持充足供應,然而近期局勢急劇凸顯出石油供應安全面臨的重大地緣政治風險。”
報告顯示,預計到2030年,在沙特和美國產量擴張的驅動下,全球石油產能預計將增長510萬桶/日,達1.147億桶/日,遠超全球石油需求250萬桶/日的預期增幅。預計全球原油產能將增長180萬桶/日,增幅將主要來自阿聯酋和伊拉克。全球天然氣凝析液產量將增長230萬桶/日,達到2010萬桶/日,占全球石油產能增量近50%。中東產油國將天然氣開發(fā)列為戰(zhàn)略重點,該地區(qū)天然氣凝析液供應將增加140萬桶/日。巴西、印度和印尼的生物燃料供應增長將達到68萬桶/日。
報告預測,如果非石油輸出國組織(歐佩克)產油國組成“歐佩克+”原油供應維持現有水平,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2030年全球石油供應量將升至1.072億桶/日,較預期需求高出170萬桶/日。
報告指出,國際石油市場將進入動蕩期。今年年初以來,多家經濟預測機構紛紛下調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,經濟增速不足將抑制全球石油需求增長。與此同時,以沙特為首的“歐佩克+”產油國聯盟決定自2025年5月起解除石油減產限制,由此帶來的預期增產與高關稅對貿易的沖擊,推動油價在2025年4月至5月初跌至近4年來低點,并導致國際石油企業(yè)紛紛調整投資計劃。但近期爆發(fā)的伊以沖突使國際油價出現反彈,使石油供應安全再次成為國際能源市場核心議題。
報告顯示,2024年至2030年,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250萬桶/日,但由于經濟增速放緩,疊加交通領域的電力替代進程加速,年度增幅將逐年遞減。發(fā)電領域的石油替代同樣舉足輕重,比如,沙特的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油發(fā)電計劃,將推動該國成為2030年前石油需求降幅最大的國家。
隨著交通運輸和發(fā)電領域持續(xù)向多元燃料轉型,石化行業(yè)預計將從2026年起,成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。石化消費增長與液化天然氣供應的大幅增長密切相關。預計到2030年,全球聚合物和合成纖維生產將消耗1840萬桶/日的石油,相當于全球每6桶石油消費中就有1桶多用于石化產品生產。
報告預測,2024年至2030年,新興發(fā)展中經濟體的強勁需求增長,與發(fā)達經濟體持續(xù)萎縮的需求增長形成鮮明對比。其中,亞洲市場主導市場增量,而東南亞經濟體石油消費的顯著增長不容忽視。相比之下,主要由發(fā)達經濟體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(fā)展組織國家石油消費量預計到2030年將下降170萬桶/日。
報告指出,油價下行將抑制上游產能擴張。2025年初的油價暴跌和投資環(huán)境不確定性增加,導致全球石油企業(yè)重新評估上游業(yè)務投資。預計2025年,石油上游產業(yè)投資將下降至約4200億美元,降幅達到6%。
報告預測,煉油行業(yè)將面臨成品油增長乏力的挑戰(zhàn)。全球成品油需求預計將于2027年達峰,觸及8630萬桶/日,較2024年僅增長71萬桶/日。此后,汽油和柴油消費將加速萎縮。盡管需求增長乏力,但到2030年,全球仍將新增420萬桶/日煉油產能,遠超成品油需求,歐洲及美國西海岸的高成本煉油廠首當其沖面臨退市壓力。
【來源:經濟日報】
通知公告 更多》
會員單位 更多》